陆巷古村,位于东山西麓中部,依山傍湖,景色秀丽,远望如一幅“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”的传神画图。
陆巷,于南宋渐成村落;自明代王鏊而后,明清两代,名人辈出,仅王姓就有王禹声、王世琛、王松蔚等人,使这个仅有百户的山村,巨宅鳞比,牌坊相接,其道路之修整,屋宇之恢弘,冠于江南。现保留明代建筑20多处,清代建筑比比皆是。
其中,明代建筑遂高堂、会老堂、晚三堂、双桂楼,明基清建的惠和堂,清建的三德堂等,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。据考证,惠和堂是王鏊的故居,为古时官宦宅第建筑的代表。
村中的主要街道均用青砖倒砌成人字纹或以条石刻人字纹铺面,并刻着有上下轿马的标记。陆巷古村是迄今吴中古建筑群中数量最多、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村。
同时,古村也是观赏湖光山色的最佳处。每当时近黄昏,举目湖上,“波底夕阳红湿”的美景尽收眼底。远处点点归帆隐现于烟波浩淼间。如值金秋之际,则山下万绿丛中,镶嵌点点红桔,分外悦目。山崖顶上,则有巨石七八块,横屹侧卧,中有一块大石,其上脚印长尺余,足踟,足弓,足跟清晰可辩,这是陆巷著名的景观之一“仙人石”。由仙人石往西,桔林深处,有一深涧,溯流而上,涧源在山谷尽处,便是著名的“化龙泉”。